1月22日山城志愿服务中心举办了“爱心福袋公益计划”前期探访活动,意在福袋派发前,走进社区困难家庭探访,通过志愿者探访服务发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了解他们的故事和生活情况,促进志愿者与困难家庭结对帮扶志愿服务开展。本次活动一共13名志愿者参与,涉及5个社区的6个家庭。下面是他们的收集到的信息和感想。
小龙坎嘉新社区:
一组:2021年1月22号下午2:30我们前往了嘉新社区宋奶奶的家里,老人今年要满80了,但她的精神风貌很好看起来十分年轻、心态积极乐观。宋奶奶是很特殊的失独老人,儿子在15年前突发心梗意外去世。她本来有一个家庭条件良好,和睦美满的家庭,但由于意外的发生,家也就慢慢的散了。奶奶因为太过于孤独也想要和同龄的老年人一起在养老院生活,但无奈如今的物价太高,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支付不起养老院的费用。老人有个孙女今年25岁在欧洲留学因为疫情期间今年也不能回国过年,奶奶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不能去亲戚朋友家过年。
我们本来在七楼敲门但是奶奶在8楼自家露台晒太阳(奶奶因为冠心病的原因安了支架,不好下楼,这是她仅有的几项消遣的方式)。她告诉我们她因为没有精力去打扫家里不好意思让我们去她家,我们就在8楼露台上聊天。奶奶曾经是一个爱花的人,露台上曾经栽了许多花,但是现在她连露台都没有力气打扫,我们就帮助奶奶把露台清洁了。她一直都怕麻烦我们问我们累不累。
奶奶年轻时爱好文艺,她很喜欢我们送的手工油画和DIY工艺品说想要找个空闲日子自己尝试着做做。奶奶家居住在一栋比较老旧的居民楼里家里又住的比较高楼道也比较的狭窄,家里的棚子也开始漏水了,奶奶希望有人去帮忙修缮一下,有时候帮她做一下清洁,陪她聊聊天解解闷。此次的探访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层次的了解到了失独老人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奈,更加深知需要给孤独的老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希望能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我们,一起来关心这些孤寡老人,让她们感受到温暖。
(袁玉婷、童燕妮)
二组:2021年1月22日,星期五,晴,今天山城志愿者之家的3名大学生志愿者,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院长两人一起到王爷爷家进行了探访。
王爷爷家中,入门一目可见的两室一厅,空间都比较狭小,客厅的柜子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药瓶,还有一瓶喝了一半的酒,王爷爷外出买菜,我们先去看望了常奶奶,是王爷爷的老伴,尽管她无法与我们交谈,只能发出一些呻吟。
经过交谈我们了解到,王爷爷是一名退伍军人,曾在西北当兵,而他的老伴自2006年突发老溢血至今瘫痪在床,已达到一级残疾。但王爷爷一直对她不离不弃。夫妻俩是中学同学,高中毕业后在一起。大学毕业后一人在西北当兵,一人在矿局工作,遥远的距离通过书信来寄托相思,两位老人都是有着高学历的人,也曾从事过教育方面的工作。如今,一人瘫痪在床,一人悉心照料,令人动容。
曾经也有人向他们建议过,将常奶奶送到养老院,但是夫妻俩都不愿意分开,他们宁愿在这两室一厅的小家中安然养老。甘奶奶是2011年来到这个家的,从那时起她便成了这个家的一份子,每天照料着常奶奶,为她翻身,洗脸,倒尿盆……王爷爷的子女都亲切的称呼她为甘阿姨,可以说对于这个家她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她最关心的是国家对于养老的政策,虽然她的年纪也大了,但在王爷爷一家的挽留下,还是继续为这个家做着贡献。
通过与甘奶奶的交流,我们知道王爷爷是一个外表粗超,但内心细腻的人,因为他能做好针线活,会做饭等等,甘奶奶戏称他为“女人”,我们一起完成了“益智防痴呆”的工艺品“花盆”,爷爷奶奶都十分开心。我们大学生志愿者的存在就是为了与像王爷爷这样的人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带去快乐。
(覃己芮、毛倩)
一心村社区:
2021年1月22日下午,我们拜访了杨奶奶。杨奶奶是一位特别热情开朗的失独老人,她特别欢迎也特别感激志愿者们愿意去陪伴她,陪她聊天,给她孤独的晚年生活增添一些乐趣。在相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她觉得存在社区政府部门对独居老人的关怀不够,社区的医疗条件不好,社区里面很多人生病但是又得不到解决,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没有人帮忙打扫卫生等问题。一直向上级部门建议给予独居老人更多的关心和服务。杨奶奶70多岁了,但是人还是很精神乐观,乐于奉献社会,一心致力于让更多独居老人得到更多的帮助和过上更好的生活,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她很欢迎我们经常去看望她,跟她聊聊天说说心里话。聊天过程中,杨奶奶表示自己特别孤单,自己一个人在家有时候几天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并且希望志愿者们不要花钱给自己买东西,陪她聊聊天就已经很好了。这次探访活动让我们明白社会上确实有太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这些人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证明他们不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孤军奋战,而是有无数志愿者愿意去关心他们,去传递热烈的爱。
(何佳霖、张梦)
沙坪坝中渡口社区:
2021年1月22日,晴,今日志愿者蒋东霖、陈程协同社区联系人汪小兰作为社区福袋发放志愿者,探望了宝嘉江枫美岸的独居老人刘爷爷。我们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帮扶社区老年人来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社区氛围,通过切身实践关照独居老人,弘扬社会真善美与正能量。通过数小时的聊天,我们了解到刘爷爷一个人住在一个非常简陋的房间,连坐的凳子都没有,只有一张堆满衣服的塑料椅,就算是在白天,房间里也是黑黢黢的,家里唯一的灯都是一个暗黄色的灯泡,刘爷爷是自己一个人住,他的妻子在很久之前就不告而别,家里就只就下了他和他的儿子,结果不久之后,在他儿子十二岁的时候,也离开了他去了外地。刘爷爷自己独自生活了很多年,因为退休的时候工龄不够,就没有退休工资,现在的生活来源都是靠国家的低保。看见老人落寞的样子,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善于听老人的唠叨,尽管他们只是想倾诉一下心中的喜怒哀乐,但是这却是老人心里调节的一种需求。其次我们应多陪他们聊聊天,聊他们以前的事情,老人家最喜欢聊他们年轻时候的事情了,当谈到他们得意的事情时他们就会自信满满。再者,多带给他们一些简单的健康知识也是意义重大的。总之,千言万语就一句:多些耐心和关心,有时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将成为老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蒋东霖、陈程)
天星桥都市花园社区
2021年1月22日,山城志愿服务中心的黄家洁、吴国珍、任俊霖三位志愿者,在天星桥都市花园社区负责人的带领下,来到了社区计生特殊家庭邓奶奶的家里,探望这位82岁高龄的失独老人,并向邓奶奶赠送福袋。
志愿者们来到老人住处时,邓奶奶刚刚打扫完卫生。虽然已是82岁高龄,但老奶奶依旧精神矍铄,十分健谈,言语风趣,思路清晰。志愿者们向邓奶奶致以了亲切友好的问候。从谈话中了解到,邓良贵老人目前独居,早年丧子,老伴也于两年前去世,现直系亲属仅有一个亲孙女,孙女十分孝顺,坚持每周周六来家中探望她。邓奶奶性格开朗,主动地向我们讲述她的人生经历,纵使一生坎坷,但邓奶奶仍旧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奶奶对生活保持着一份热爱,看待事物的观点也十分通透。邓奶奶动情地说,自己“失独”却并不“孤独”,近年来有不少的社会慈善组织和青年志愿者们到家中来陪伴她,当地的社区和政府也对她进行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在一个下午的谈话里,邓奶奶不断地向志愿者们表达她对于党和政府的赞美和感恩,使志愿者们深为感动。交谈中,邓奶奶说自己曾经学习过绘画,于是志愿者们便取出携带的画板,和邓奶奶一起完成了一副精美的彩画。邓奶奶还收到了由志愿者们精心制作的小盆栽。最后,志愿者们再次对邓良贵老人表示关心,老人十分激动并向志愿者表示感谢。
本次社区探望活动,不仅帮助老人获得了陪伴和温馨,也使志愿者们感受到了失独老人的不易以及志愿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邓奶奶乐观的生活态度深深感染了我们,也祝愿邓奶奶能够更加开心,快乐。
(任俊霖、吴国珍、黄家洁)
天星桥梨树湾社区
“幸福来敲门·爱心福袋”于2021年1月22日开展,志愿者张世梅、志愿者陈骏鹏为一组去天星桥梨树湾社区与负责人彭燕一起探望了90岁的张奶奶。在探望的过程中,我们和奶奶一起聊天唠家常,得知奶奶以前生活十分困难,还因干重活落下了一身伤,每天只能在小小的院子里稍微活动一下。她是四川广安人,在年轻的时候丈夫来重庆打拼,但却爱上了另一个人,她来到重庆才得知被抛弃了,于是独自在重庆和本地人一起打拼,因为老实能干被他人认可。但是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没有退休金,现在在国家的扶持生活终于有所改善。我们了解了在以前艰苦的生活,懂得了现在美好生活的不容易,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生活。除此之外,我们还和负责人一起为奶奶手工制作了小盆栽,给奶奶的房间里增添一抹亮色。由于奶奶年纪打了眼神不太好,我们带的日历就送给了她的媳妇;去的时间不是很够,所以手工只做了小盆栽,带的手链和填色卡就送给了奶奶的孙女。在探望奶奶的过程中,奶奶的邻居、媳妇也陆续回来了,并且非常认可并建议多多开展这样的志愿者活动。经历了这次难忘的志愿者活动,我明白了作为青年大学生的我们更要秉持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出一份力的精神,多多参与志愿者活动、在学校里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陈骏鹏、张世梅)